光伏技术在发展 商业模式也在发展
3月,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2015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2015年下达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7.8GW的目标,规模内的项目具备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资格,国内光伏的发展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将第三代纳米技术和现有技术结合,可以把硅材料的转化率提升至35%以上,如果投入大规模商业量产,将极大地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光伏系统对太阳辐能量的利用效率只有10%左右(太阳电池效率、组件组合损失、灰尘损失、控制逆变器损失、线路损失、蓄电池效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直接与太阳辐射量有关,太阳的辐射强度、光谱特性是随着气象条件而改变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主流的材料是硅,因此硅材料的转化率一直是制约整个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6、灰尘损失电站的灰尘损失可能达到6%!组件需要经常擦拭。4、组合损失凡是串连就会由于组件的电流差异造成电流损失;凡是并连就会由于组件的电压差异造成电压损失;组合损失可以达到8%以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规定小于10%。5、温度特性温度上升1℃,晶体硅太阳电池:最大输出功率下降0.04%,开路电压下降0.04%(-2mv/℃),短路电流上升0.04%。
(2)组件的衰减特性尽可能一致。硅材料转化率的经典理论极限是29%。据测算,曲阳境内平均每1000亩荒坡,就可建设2万千瓦的光伏装机。
曲阳项目用地多是荒山荒坡,征地成本较低。三峡新能源曲阳项目部与厂家一道,反复分析、调试,最终不仅大大提高了电站安全运行的水平,更提高了2~3%的发电量。同时,该县临近用电负荷中心,电力需求大,输电成本低,非常适宜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离峪里村不远的山上,李进茹正和工友们擦洗光伏板。
荒山属于国家政策允许发展光伏的未开发利用土地,克服了沿海地区土地珍贵、平原地区耕地不能被开发的土地使用障碍。据了解,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曲阳县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近80%的土地面积是以石灰岩为主的山场,岩石裸露,覆土较浅,不适宜林木生长。
据了解,自光伏扶贫政策出台以来,曲阳县计划在2015年至2017年三年内,每年建70兆瓦,这些光伏电站的收益按照规定的配比用于扶贫工作,计划三年帮扶补贴6000户村民。根据当时的测算,到2015年,保定市西部山区系列太阳能电站的发电量将超过11.5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35万吨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10万吨。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光伏逆变器都是采用集中式,但集中式逆变器存在短板效应,线路中如果一个点受损,整个面都会受牵连。曲阳项目在国内率先大规模采用了组串式逆变器,每一组件都相对独立,点的受损不会连累其他区域。
除了每年可以给当地农民增加700万元以上土地租金收入,荒山太阳能电站还将创造巨大的生态效益。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行业实现弯道超越,三峡新能源公司选择了科技创新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由于村里耕地不够,有些村民只好上山垦荒,李连香就曾在山上开过半亩荒地。此外,在曲阳二期项目建设中,光伏支架采用了GFRP新型材料。
据了解,保定西部的太行山,约占该市总面积的一半。太行山变成太阳山在年近花甲的河北省曲阳县齐村乡五会村村支书李连香记忆里,家乡的山就这么一直荒着。
山地光伏三峡曲阳模式成型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山地光伏项目,诸如近70度仰角陡坡施工这种世界级难题,都给项目团队带来巨大的压力。好处不只这一项。
别说树了,草都没有几棵。据了解,三峡新能源河北曲阳项目总装机20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曲阳项目已滚动开发一、二、三、五共四期,完成装机9.9万千瓦,利用荒山荒坡面积逾万亩。老李说,为提高发电效率,光伏板一年四季都需要擦洗,秋天还可以上山打干草防火,一天能赚80元工资。通过出租土地、建设劳务、维护用工等三个渠道,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曲阳县齐村乡党委书记门士敏告诉《中国电力报》记者。这种新材料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比传统钢材降低建设费用10%,降低维护费用60%。
材料的耐腐蚀、抗老化、绝缘性、绝热性均非常理想。门士敏告诉记者,全乡贫困发生率近80%,项目扶贫惠及面很广。
三峡曲阳山地光伏项目激活的光伏+效应,使其在山地光伏建设、光伏与扶贫相结合方面取得积极探索。三峡新能源曲阳光伏一、二、三、五期项目均取得了当年核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并网的目标。
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村民们铺光伏板、挖电缆沟,一天能赚120元。韩树伟向记者表示。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首先的变化就是原来的荒地荒坡值钱了项目还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一时间,曲阳速度被传为佳话。同时,该县临近用电负荷中心,电力需求大,输电成本低,非常适宜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
三峡新能源曲阳项目部与厂家一道,反复分析、调试,最终不仅大大提高了电站安全运行的水平,更提高了2~3%的发电量。不说你们三峡说我们三峡现在老百姓提起三峡集团不说你们三峡,而是说我们三峡了。
太行山变成太阳山在年近花甲的河北省曲阳县齐村乡五会村村支书李连香记忆里,家乡的山就这么一直荒着。三峡曲阳项目的实践表明,集中式光伏的扶贫效应是明显的。
为了破解资金难题,曲阳县的光伏扶贫主要交给企业建设和维护,每年建20兆瓦分布式扶贫电站,发电收入分配给2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不少于3000元。荒山属于国家政策允许发展光伏的未开发利用土地,克服了沿海地区土地珍贵、平原地区耕地不能被开发的土地使用障碍。
山地光伏三峡曲阳模式成型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山地光伏项目,诸如近70度仰角陡坡施工这种世界级难题,都给项目团队带来巨大的压力。去年底,国家能源局与国务院扶贫办曾联合下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的通知,提出两种光伏扶贫模式:一是为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获取发电收益;二是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使贫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据了解,曲阳县已先后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国家电投、华能、英利等多家企业签订装机总量1380兆瓦的光伏发电协议,总投资超过138亿元,利用荒山荒坡近8万亩。不难看出,曲阳速度的背后,正是三峡新能源对科技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追求所转化的经济效益更让三峡新能源在扶贫的道路上底气十足。
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村民们铺光伏板、挖电缆沟,一天能赚120元。此外,在曲阳二期项目建设中,光伏支架采用了GFRP新型材料。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行业实现弯道超越,三峡新能源公司选择了科技创新作为其核心竞争力。根据当时的测算,到2015年,保定市西部山区系列太阳能电站的发电量将超过11.5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35万吨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10万吨。
由于村里耕地不够,有些村民只好上山垦荒,李连香就曾在山上开过半亩荒地。三峡新能源曲阳光伏一、二、三、五期项目均取得了当年核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并网的目标。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